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代县长城雁门关段
4.3/5分21
查看
在从太原前往大同的高速路上之代县段,可以见到有长城及烽火台断断续续地出现在右方的高山上,颇为壮观。而下高速汽车攀爬了一段便来到了雁门关景区,我们是从北门进会近一些,穿过几百米的仿古村落雁门寨,就能爬上关城。很有特色的双重城门,构成了瓮城,镇守关口。雁门关恰好扼守两山之间,高大的城墙、满布车辙印的古道,给人以很强烈的沧桑感。关城两侧的城墙顺着山势延伸至远方,而关内一路往下,幅员辽阔,在古代,也就是这段坚固的长城,为中华儿女,黎民百姓保驾护航。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雁门关就在内长城上的山西代县的雁门山,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天堑。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朝历代镇守边关的咽喉。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雁门关雄居在山西代县,它是中国古代长城中重要的一个关隘口,历史上许多的重要事件发生在这里,也是著名的古战场,为了保护关内的生活,古人在这里抵抗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