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唐叔虞祠
4.9/5分15
查看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的晋祠内北部区域 ,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历史渊源:西周初年,周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改唐国为晋国,并在晋水源头建造祠堂纪念唐叔虞,初名唐叔虞祠,后逐渐演变成晋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关于晋祠及唐叔虞祠的记载,由此可知晋祠在北魏时期已初具规模,唐叔虞祠的历史则更为悠久。- 建筑特点: - 整体布局:唐叔虞祠是一座独立的两进院落,高大宏伟,长60.85米,宽20.1米,占地面积1223.09平方米,建筑面积813.85平方米。 - 祠门:祠门外台阶高耸,祠门悬挂贴金篆书唐叔祠匾。 - 过殿:院中设过殿,单檐卷棚顶,面宽三间,进深三间,陈列一组元代乐伎塑像。 - 大殿:现存唐叔虞祠大殿为元至元四年1267创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虽经明、清屡次重修,但从结构和材料看,仍保留了元代风格。大殿单檐歇山顶,前檐插廊,正面望去,大有重檐殿宇之势。- 文化价值: - 元代乐伎塑像:过殿内的乐伎像系元代作品,为研究元代乐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14位乐伎分两边排列,一边为管弦乐,一边为打击乐,手中持有笛子、三弦、琵琶、笙、拨等不同乐器,这组雕塑为研究我国元代杂剧和古代乐器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物资料,在全国范围内,如此完备的元代泥塑乐伎乐队实物仅此独有。 - 廊壁题咏:院内两侧绕以曲形围廊,廊壁上嵌有四十二块由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题咏,内容涉及到晋祠建筑、山水风光等,书法有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有不少都是书法佳品。
20220704下午:1、唐叔虞祠在晋祠博物馆里晋祠公园最西头,公交直达,开车也很好停车。2、唐叔虞祠在圣母殿北侧,是晋祠主人晋王的祠堂,祠堂原在圣母殿,为表孝道被后人搬出圣母殿另建此殿;两排元代乐伎塑像制作精美,大院里碑廊里存有众多古代文人的游记,都是重要文物。
唐叔虞祠是晋祠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山门、享堂、东西厢房及大殿组成。现存建筑为宋元之际所建,虽经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缮,但大殿主体仍保持元代风格,里面有明塑唐叔虞像。大殿前廊两侧各立大碑一通,分别是元至元四年1287年所刻的《汾东王庙记》碑,和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刻的《重修唐叔虞祠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