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
关于地图
偏好
德济门遗址
4.4
/5分
36
查看
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郡守游九功在濒江一线建设了兼具防洪功能的城墙,并开设两门,其中一门即为德济门的前身,当时被称为镇南门。元代时期: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拓展翼城,废镇南门,改称德济门。这一名称的更改可能与元时朝廷册封妈祖为天妃,以及为了表达对妈祖以德配天,济世救民的敬意有关。明代时期: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德济门的城墙被加厚增高,并建筑了月城,即瓮城,以增强其防御能力。清代时期:清代,德济门再次被重修加固,之后一直沿用至20世纪中期。
德济门的历史背景与建造建造时间与扩建德济门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当时被称为镇南门。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该门进行扩建,并更名为德济门。选址与地理位置德济门位于泉州古城南部,是泉州古城的南门遗址,南面紧临晋江。其地理位置重要,是古代泉州开展海上贸易的主要出入口。命名由来一种说法认为,德济门的命名与元时朝廷册封妈祖为天妃有关,为了表达对妈祖以德配天,济世救民的敬意,故而名为德济门。
这一城门于元代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再次被拓建,并更名为德济门。关于其得名,有说法是因元时朝廷册封妈祖为天妃,为了表达对妈祖以德配天,济世救民的敬意,故而命名。在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德济门的城墙被加厚增高,并建筑了月城,即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