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内史第
4.5/5分29
查看
内史第故事续四:1890年,宋嘉树停止巡回传道回川沙传教,宋氏家族借住内史第沿街三间房,在此居住长达十余年之久,期间,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相继在此出生,直到1904年宋家迁往虹口区,只留下宋子文在川沙读书。宋庆龄曾在内史第度过童年时光,她曾在这里与小伙伴一起分过寸金糖,也曾在这里不慎从独轮车摔下而在眉宇间留下疤痕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宋嘉树和倪桂珍夫妇在内史第开设福音堂,在川沙地区传教。1892年2月,胡适先生的父亲胡铁花奉命调往台湾,行前将少妻、稚子安置于内史第,随后,胡适在此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胡适的祖辈原为徽州茶商,大约在1715年前后,胡适的高祖胡德江在川沙厅内开创万和茶号,民间曾有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的说法,胡适在沪求学时,所需费用从茶庄收入中开支。
内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姑祖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沈树镛建于道光年间的住宅。沈树镛是一位金石学和收藏大家。据记载,内史第曾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
坐落于上海浦东川沙古镇上的内史第,是一组传统江南民居,先后出了很多名人。最早的主人是以清末金石名家沈树镛为代表的沈家、之后有沈家近亲、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黄炎培和音乐家黄自为代表的黄家,以宋氏三姐妹为代表的宋家,以及幼年时曾短期居住在这里的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胡适节假日,去古镇走走,去内史第读史,也是不错的本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