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韩王庙
4.3/5分24
查看
在安阳古城暴走。图1彰德府城隍庙已经修整得没了味道;图2韩王庙与昼锦堂韩魏公祠三个大门紧闭,一张纸贴着疫情与装修闭馆,我不死心,隔着玻璃窗和守门的姑娘沟通,她先是死活不应,后来就让我给馆长打电话,馆长一听我的祈求很爽快地答应让姑娘放我进去了,于是乎我包场了。图3三绝碑是由韩琦请欧阳修作《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犹记在《古文观止》中读过,未料到了出处。碑文由宋四家之一蔡襄手书,《昼锦堂记碑》是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为了表示对当朝重臣韩琦的敬重,蔡襄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将每个字单独写几十遍,优中选优,择最佳者拼合,叫百衲碑,故《昼锦堂记碑》又号称百纳本,被宋人称为本朝第一。而碑额由书法家邵必题写,工人刻石后立于昼锦堂。此碑文、书、题额者皆称誉天下,故世称三绝碑。我趴在碑亭外,看着阳光穿过竹帘洒在碑上,明明暗暗之间,近千年时光就是如此消逝。韩琦据《汉书·项籍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之句,反其意而用之命名的昼锦堂已荡然无存,整个院子都是阿姨叔叔们在铺路种草,绕过3颗900年的古槐树,在正在修的奎楼边一片灰尘中看昼锦堂藏石,找到了韩琦手书诗石刻图4和苏轼《醉白堂记》石刻图5,均是一层厚厚的灰尘。出来不远,便是刚恢复的古城东南角楼魁星取水图6。未多停留,赶往高阁寺公元1470年图7-8;这次运气就没那么好了,韩王庙的姑娘已经告诉高阁寺已数年未开放我只能在外看看。一眼之下,想起日本天守阁1612年,果然小院里的假花衬托之下风味十分相近。不死心地围着高阁寺转了一圈果然连丝缝都没有,只能死心。穿过一会新房一会危房的古城区去了西南角楼,又在施工,自己拉开了没锁的铁门路过修路的工人去看三角楼图9;彰德府城隍庙、韩王庙与昼锦堂、高阁寺均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
有的人一出场就站在了别人奋斗的终点上,就像北宋名相韩琦,出身仕宦名门,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荣耀一时、名在一乡非其志向,德被生民,功施社稷才是他的理想;一生出将入相,统领西北军务,主持庆历新政,为相十载、辅佐三朝、扶立二帝,又在功成名就之后坚辞相位,终成名臣典范。 韩琦曾在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修建昼锦堂于府衙后圃。昼锦取自项羽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却反其意而用之,意在提醒自己应以何为荣、以何为耻。欧阳修感动于韩琦的高尚情怀和身躬事迹,怀着喜为天下道的激动心情写下了名作《昼锦堂记》。 欧阳修和韩琦虽为好友,出身却完全不同。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是靠勤奋一步步考出来的。他在《昼锦堂记》中对衣锦还乡的渲染并非惺惺作态而是真情实感,且认为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而后又以强烈的对比突显韩公的超凡品格和政治风度,盛赞他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欧阳修对韩琦的钦佩和敬仰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曾感叹:累百欧阳修,何敢望韩公。 名篇永流传!当我偶然步入了家乡老城中的这座千年庭院,看见这块由欧阳修、蔡襄、邵必、司马光四位大咖倾情创作的昼锦堂记碑,感动于韩欧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对话,激动之情虽不能与他们相比,但也足足惊艳了我平凡的文盲岁月!查阅文献,感叹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