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鸠摩罗什寺
4.9/5分12
查看
到达凉州城,游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寺。无念无往无我一尘不染非法非相非色万法皆空鸠摩罗什寺简介武威鸠摩罗什寺是武威市内最古老的佛教寺院,是佛教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曾任经住过十七年的地方,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根据史书记载,公元385年,鸠摩罗什来到凉州,后凉王吕光修建了这座寺院,并以鸠摩罗什大师命名,令其居住,弘扬佛法。鸠摩罗什大师圆后,舌未烧烂,化为舍利,安奉于寺内舍利塔内,存放至今,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唐贞观年间,蔚迟敬德大将军统兵远征西域,行至武威地界,看到城内这座古塔顶上放射金光,于是礼拜,并下拨饷银,给予修复,并刻石碑记录。明永乐元年,鄱阳军人石洪客居凉州,发现寺堂基址,瓦砾堆阜,榛莽荒秽,比丘不存的罗什寺废墟时,心存悲凉,再次修缮鸠摩罗什寺。明朝后期,明英宗为鸠摩罗什寺颁发大藏经一部,并下了圣谕,圣谕中说刊印大藏经,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凉州大寺院,永允供养。此谕现完整保存于武威市博物馆中。清朝康熙二十八年,鸠摩罗什寺再次修缮,重修的罗什寺前后三院,焕然一新,乃五凉之福地,河西之胜地也。1927年武威发生八级大地震,凉州的许多名胜古迹被毁坏殆尽,唯罗什寺塔残存半截。到了1934年,武威国民政府又在原址上修复了罗什寺塔,使这座千年的历史古迹得以保存。1998年鸠摩罗什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开始对外开放,接受大众朝拜。现在,修建中的鸠摩罗什寺占地62亩,主要建筑有东山门、大雄宝殿、罗什舌塔、罗什法师纪念堂、观音殿、弥陀殿、大经堂、般若讲堂、佛教书画展厅,地藏宫及佛教图书馆等建筑,现已是展示武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武威市内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也是武威市内国家AAA级旅游文化景区,凉州区佛教协会亦设在鸠摩罗什寺内。鸠摩罗什寺现有住寺僧人十五位,信教群众五万多人,现任方丈理方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留学于斯里兰卡克拉尼亚大学,是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是天台宗第四十七代教观总持,担任武威市政协常委,凉州区政协副主席,凉州区佛教协会会长。
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大街,始建于后凉,塔及寺院在唐代时大力扩展,明、清皆有修葺。是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功绩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五凉文化、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鸠摩罗什寺,是后凉麟嘉元年389年后凉皇帝吕光为安顿鸠摩罗什的身心,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是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鸠摩罗什生前发誓: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并留下遗嘱,死后将舌头葬于姑臧。409年鸠摩罗什逝世,凉州人民为纪念鸠摩罗什,在姑臧修建了罗什塔,并尊遗愿将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埋葬于塔下。鸠摩罗什344409年,中文译名童寿,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深入地用汉语传播佛经的人,开辟了译经史上的新纪元。他从小研究佛经,造谐很深,龟兹王奉为国师。每当罗什讲经,王公都常跪座侧,让罗什踩背而登,在西域诸国声望极高;386年,吕光东归,带鸠摩罗什到凉州。从此,鸠摩罗什就在凉州讲经,大兴佛教,客居达十七、八年之久;403年,后秦姚兴灭后凉,迎鸠摩罗什到长安翻译佛经。鸠摩罗什对佛经很有研究,又通晓汉语,所译经约七十多部、三百余卷,很多都流传后世,对佛教传播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