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馆位于桂林城西,距离市内主要风景区比较远,基本上是独占一个区位,距离两江机场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可以选在飞到桂林后从机场去市区的半路或者返程出发的前一天游览,没必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往返于主城区之间浪费时间。话说回来,博物馆的参观人群本来就不多,最近几年的博物馆热推动了各地博物馆的繁荣,但是桂林博物馆的这个区位选择可以说天然的把跟团游或一般自由行的游客给屏蔽掉了,相对的就给真正的博物馆粉提供了更加舒畅的体验。桂林博物馆的展厅数量不多,不算临展的话下面这4个还是挺值得一看的:1、漓水春秋桂林历史文化陈列:从史前旧石器时代讲到新中国成立,和别的馆侧重点不同,桂林把主要篇幅放在了史前时代和近现代,往往别的馆浓墨重彩的封建社会阶段几乎可以算是一笔带过了,只有在明代时篇幅多一些和靖江王府有关。由此可见桂林地区在封建时代并没有留下太多光辉的印记。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没有浓墨重彩的笔迹,甚至连经典战役、著名战役都没有,不正说明这一方土地的安居乐业吗?正因为此,近1000年来桂林作为广西地区的首府存在是有道理的直到建国后才被南宁替代。在这个厅里,可以研究下远古先民,因为桂林特殊的地质条件,成为少有的穴居原始人生活的地区;还可以看到完整的铜镜,这里的陈列是少有的能看到铜镜背面光滑反光侧的;还有少见的战国墓滑石明器,各种用滑石这种材料制作雕琢的陪葬器物,也反映出桂林地区玉石产量较低从而寻求替代品的过往。2、靖江遗韵明代梅瓶陈列:也是桂林博物馆最重要的布展,通过300多件梅瓶文物的陈列、研究以及画面展开,再现明代以靖江王府为核心,桂林地区对于梅瓶这种器型的独爱。梅瓶,即一种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的瓶子,始见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因青花的大量烧造而风行于元明清。展品最大的特点,一多半并不是产于桂林,但却发现、保存在桂林,成为桂林达官贵人的独爱之物。其他地区出土的梅瓶不多见,不知是不是为桂林定向生产的呢?陈列按照材质、器型和纹饰逐级分类展开,先是惊讶于梅瓶材质的多样,无论是陶器、原始瓷,还是有名的哥釉、青花瓷都有出品,虽然青花瓷的最多,但我还是觉得哥釉的梅瓶最有气质,几件镇馆之宝都出自哥釉作品,比如我买了纪念币的那件哥釉六爪龙纹梅瓶。然后惊叹于梅瓶细分的12种器型,有的瘦小有的丰美,有的短颈有的细腰,还有美人肩,各有各的美感,一件储酒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