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祖庭碑。草堂寺创建于东晋,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弘始三年401,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草堂寺分内院中轴线主体部分和外院。进入大门后,便是寺庙的山门天王殿。门后两侧为钟鼓楼。古钟铸于万历十九年1591,重2吨,高2.6米,口径2.2米。当年为铸这口钟,寺僧出外化缘。遇一贫妇家无铁无钱,炊断几日。儿子见僧人后又饿又哭,母亲吓唬儿子说:你哭,就把你带去铸钟!儿子哭声嘎然而止,化缘人默默转身就走。钟铸成后,挂起一敲,声尖历凄凉,似儿唤娘。从此,这钟置于地上,无人再撞。东侧碑廊尽头,建有攒尖顶四方碑厅,立始于雍正十二年1734的大智圆正圣僧禅师僧肇碑。僧肇384-414,为鸠摩罗什之弟子,被誉为中华解空第一人。僧肇曾在姑臧和长安于鸠摩罗什译场译经,兼通三藏,精于谈论,并著有著述多种,尤以《肇论》闻名。纪念堂北为鸠摩罗什塑像。公元384年,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大将吕光攻打龟兹,目的是将鸠摩罗什带回中原。吕光攻破龟兹后,俘获了鸠摩罗什,并带他东归。然而由于苻坚大败淝水之战,不久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