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汪氏小苑
4.3/5分154
查看
汪氏小苑在东圈门历史街区里,因原主人姓汪,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故称汪氏小苑。小苑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院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国保第七批单位。
汪氏小苑坐落在杨州市旧时富人区东圈门东头地官地14号,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现存老房子近百间,是如今杨州大宅中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小苑布局规整,横为三列,纵有三进,中轴贯穿,左右两箱对衬,纵横互联相通,通风采光好,是杨州大宅门传统格式。 房子太多而且走道相通,在里面参观走着走着又回到老地方,厨房都有百十平方米,丫鬟住的院子有假山,比现在别墅还大,小苑还有暗门、暗室、暗壁、暗阁、暗藏宝洞,但大门很小,门楼看不到雕梁画栋,墙面也没有粉饰,看上去质朴无华,实则藏富不露,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家财万贯。
汪氏小苑呈组群布局,错落有致,结构规整。小苑分三路并列而行,分别是三个大院落。院落间均以狭窄的巷道分隔,不多远便有小门互通,门开则如一家,关闭则独立成一体。纵横相通,开合自如。夹道的好处一是防火,二是必要时的清静。每个院落均为三进往里延伸,加上每进正屋两侧的厢房,又成了独立的小四合院。前后门再把各进四合院串联起来,不用数,房屋虽多达百余间,却不会迷宫般的地形复杂。有趣的是,主屋一律中轴贯穿,左右对称,想必是受徽州大儒的中庸之道所影响。其间,厅旁有边廊,堂后设耳房,所有房屋均为奇数的组合,体现了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思想和神秘的风水意识,堪为徽商思想与扬州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疏疏朗朗的房前屋后是盆栽植物,牡丹,天竺,桂花,松竹梅,大都悄然默立着,恍然回到徽州的乡下老宅,远离了扬州的水月浸淫,又多了些厚重与素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