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白云寺
4/5分4
查看
没看上一个评论前我都没留意到高压线,那天去风景很美,依山而建,小桥流水,庄严的寺庙和旁边的闹市就隔着一条缓缓的小河,这种对比让人有很大的反差感很舒服。偶尔还会有飞机飞过我觉得很美,但没进去看
有些佛媛打卡的白云寺,始建于明,被批小将冲烂后,90年代重修,属于全寺没有一处古迹的当代寺庙,也是全国唯一可以看画展的寺庙吧,寺内有个常设画展,白云寺绘画家协会也在于此。我去的时候,恰好赶上佛诞,还有九龙沐浴浇水的活动,人也相对络绎不绝。除开一般寺庙建制外,额外修了个上行步道观赏大阿弥陀佛像,虽然造像粗糙,但隔远点看也没啥,只是后面的高压线丑的B爆。不是修个高台就是虔诚;不是立起一尊佛就是正统;不是办画展就是审美好。一星,没有任何可抒之处,与附近不远的观音寺,千差万别。
白云寺的传说 新津白云寺,古称白云渡。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座落于成都市新津区花源镇。 花源镇为明蜀王后花园。林木茂密,绿水滢滢。花团锦簇,风姿绰约。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元末明初,新津牧马山下有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俩相依为命。 儿子六岁那年,天逢干旱,母亲无奈将儿子送给镇上一家,改名方圆。 方圆少有佛性,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格外敬重。 方圆在义父家中,常常思念亲生母亲。 一日,他决定回家探望母亲。但面对波涛汹涌的杨柳河,方圆不知道如何过去。 就在这时,天空传来隐隐歌声,同时缓缓飘下一朵白云。方圆乘着白云渡过了河。 白云化舟,天歌引路。 方圆顿时颖悟。于是,他便告别家人,毅然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普恩。 不久,杨柳河边的荒废渡口出现了一叶小舟。 普恩每天在这里摆渡,解决了两岸乡民渡河难的问题。 几十年过去了,小和尚变成了老师傅。 有一天,普恩丢下了蒿竿,在白云渡旁边结茅化缘,打算在离岸不远的牧马山下修建白云寺,供奉观音大士。 消息传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捐助。仅三年,白云寺落成。 开光法会那天,万人汇聚,香火鼎盛。普恩做了首任主持。 这一年,正是大明洪武三年。 从此,渡河的人都愿在白云寺上一炷香。 白云寺成为当地的重要活动场所,规模不断壮大,知名度日渐提升。 历代主持都精研佛法,行善积德,在当地有着极高声望。 1998年白云寺开始恢复重建,现有建筑面积七千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