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皇穹宇
4.7/5分31
查看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巧妙地运用了力学 原理。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少有。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 金顶的蓝宝石巨伞。 皇穹宇左右有偏殿两座,面阔各五间,结构为单檐歇山顶,正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皇穹宇围垣具有传声功效,俗称回音壁。历史上皇穹宇围垣的传声功效颇使人迷惑,长期以来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这一现象。1953年,汤定元教授对皇穹宇建筑的声学效果进行了测试,认为皇穹宇围垣周密,表面光洁,使声波不被墙体吸纳,进而发生了反射,于是产生了回音,形成了独特的声学现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天坛诸建筑的回声现象进行的科学解释。三音石位于皇穹宇殿前的甬道上,站在三音石那里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这种现象叫做人间私语天闻若雷。寓意着人间言行都被天神所洞察。
皇穹宇在天坛公园里,圜丘北侧,是专门供奉圜丘祭祀神位、存放祭祀神牌的场所。皇穹宇采用斗拱支托屋顶、三层天花藻井,镏金宝顶、蓝色琉璃瓦,外观十分惊艳。皇穹宇的圆形外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殿前还有三音石,很多游客来这里必做的事情就是拍藻井、听回音,很有趣味。
皇穹宇位于天坛圜丘坛北面,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时存放神牌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1752年重建,它的围墙称回音壁,具有传声功效。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外表酷像粮仓,围有汉白玉栏杆阶梯底座,殿内为木拱结构,彩绘藻井,由两重八柱支撑,顶部正中绘有贴金双盘龙,殿内正中靠壁处建有供奉牌位的石须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