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中华熊猫谷
4.2/5分649
查看
1. 环境与设施 - 自然环境优美: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白马村,依山而建,被青山绿水环绕,竹木成荫,溪流潺潺,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为大熊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活环境,也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宁静的自然画卷之中。 场地设计合理:景区规划科学,分为多个区域,如野放过渡训练区、圈养区等,各个区域之间通过合理的道路和标识连接,方便游客参观游览。同时,园区内的道路平坦宽敞,适合散步和休闲,即使在旅游旺季,也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2. 熊猫观赏体验 - 熊猫数量较多:常年有十多只大熊猫居住于此,如星蓉、星雅、功仔、迎迎、芝芝、琪琪等,此外还有小熊猫等其他珍稀动物,让游客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这些可爱的动物。 观赏方式多样:游客可以通过栈道、观景台等方式近距离观赏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如进食、睡觉、玩耍等,感受它们的呆萌可爱。部分区域还设置了玻璃观察窗,让游客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大熊猫的活动,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 教育意义与科研价值 科普教育基地:作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熊猫谷承担着重要的科普教育任务。园内设有多个科普展示牌和宣传栏,向游客介绍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保护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等知识,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和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科研监测平台:这里也是科研人员进行大熊猫野化培训与研究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大熊猫的行为、生理等方面的监测和研究,为大熊猫的保护和放归自然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交通便利程度 公共交通便捷:从成都市区出发,有多趟公交车可以直达熊猫谷,如都江堰 14 路等,公交车的班次较为频繁,且车速较快,方便游客前往。此外,也可以选择乘坐动车到都江堰站,再转乘公交或打车前往,交通网络十分发达。
周末去到熊猫谷, 早上800开车从成都出发,900多一点就到了,因为到的比较早。停车还算方便。整个景区其实不算很大,我全程走下来,大概在两个小时左右来回,除掉停留看熊猫的时间。但是毕竟建在山里面,全程有一定的坡度,无障碍设施比较完善,婴儿车、老人的轮椅都还是比较方便。和成华区的大熊猫基地比起来,熊猫谷会小一点,但是路程比较集中,线路规划比较合理,设施比较新,玩下来不会感觉到景点到景点拉得很远,甚至还要坐车。景区里面植被茂盛空气非常好,也非常干净,而且每一个看熊猫的地方都有工作人员,除了看熊猫以外,还有游山步道,可以爬爬山,指路牌也非常清晰。唯一有一点不足的就是景区里面没有卖吃的。只有一点轻食或者咖啡。如果带小朋友来,需要注意带吃的。大人来建议带方便米饭之类的。
成都大熊猫繁育硏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又名熊猫谷,坐落在邛崃山脉大熊猫自然分布区边缘的都江堰市玉堂镇,占地地2000亩,主要承担着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饲养、高端科普教育及教育旅游等重要任务,是圈养大熊猫回归大自然的桥梁。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第一只野生大熊猫在此发现并被送往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成立进行救护,由此开启了我国大熊猫迁地保护之路。经过30余年的努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最初抢救的6只伤病大熊猫基础上,发展为具有196只截止2018年个体的全球最大人工圈养种群。为实现迁地保护的最终目标大熊猫回归大自然,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2010年5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启动熊猫谷建设项目,2012年1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入驻大熊猫。目前熊猫谷拥有三栋功能完备的大熊猫适应性生态兽舍、两个半野化过度训练区和一个小熊猫生态放养区,有10余只大熊猫和30余只小熊猫常年生活于此。海内外野化放归专家汇聚于此共同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探寻迁地保护下的大熊猫个体逐渐走向野外进行自我繁衍的可行性方案,逐步实现大熊猫回归自然,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目标。未来,熊猫谷将拟扩建至15平方千米,打造成集野化放归研究、特色高端生态体验、国际合作交流于一体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先行示范基地。届时,海内外游客将在熊猫谷真切地体验和感受到熊猫家园的快乐。停车方便,有从都江堰市区过来的公交车,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