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梓园遗址
4.6/5分22
查看
写满历史沧桑的乔家路,斑驳的老建筑使这条老马路弥漫着令人沉醉的怀旧气息。最乐堂遗址位于乔家路、药局弄口,据说乾隆2年1737年时,乔一琦的侄孙乔光烈在这里居住。乔光烈,乾隆丁巳进士,官至湖南巡抚,罢再起,授甘肃布政使。有《最乐堂集》,乔光烈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两袖清风。光绪四年1878年归郭家所有,郭家同情革命,与同盟会革命党人有交往,最乐堂与巡道街近在咫尺,因此上海光复时,把最乐堂作为起义据点,在起义前把枪支弹药运到最乐堂密藏。革命志士与商团人员潜入集合,以小南门钟楼鸣钟为号,一举占领道台衙门,使上海光复取得了成功,最乐堂作为历史建筑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可惜,现在因为处于拆迁阶段,药局弄的路口图1~3已被水泥墙封堵,没有看到这个遗址。与乔家路接壤的凝和路,修筑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以原有凝和桥而得名。这里曾经被称为凝和路古商业街,是旧上海万商云集的地方。过去这条街上,酒坊、布店、米行、锡箔店、棉花店、糕团店、草纸店、南货店、铜匠店等鳞次栉比,四方百货应有尽有,繁及一时,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60年代初。现在的凝和路只剩下被水泥封堵门窗的旧房、孤零零的枯树、匆匆而过的行人图4~10。乔家路的终端,凝和路122号,以前这里是南市区聋哑学校,现为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图11~12。
具体位置在上海老城厢里的乔家路113号,沿街有一座很漂亮的门楼,在周边建筑里显得非常独特。但其实,此地只能称作梓园遗址了。原先的园林美景,如水池、假山、亭阁早已消失无踪了。而且是否会在拆迁中得以幸存也是问题。
乔家路143号为乔一琦旧居遗址图1~5,门口的方形花岗岩旗杆石,正面刻三支戟,民间传说寓意连升三级,旗杆石侧面刻的是祥云图案,寓意平步青云。乔家路234号-244号是徐光启故居九间楼,是明代宅第图6~8。乔家路西端头的吾园是光禄寺典簿李筠嘉为他母亲毛氏建旌节牌坊所造图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