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龙门寺
4.9/5分9
查看
龙门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中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显示了中轴线建筑在寺院中的尊崇地位、西轴线南前后两进院落的僧舍和库院等附属建筑组成,东轴线则南圣僧堂、水陆殿及禅堂、僧舍同合成的院落组成,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均南前院、中院和后院部分组成,两轴线的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是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
第一进院大雄宝殿西侧的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橡,建造于五代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柱子的侧脚升起显著。殿下台基低矮,为国内唐、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悬山顶殿堂的孤例。
龙门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总占地面积约5070平方米。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排列有山门、正殿、后殿、于佛阁已毁,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中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显示了中轴线建筑在寺院中的尊崇地位、西轴线南前后两进院落的僧舍和库院等附属建筑组成,东轴线则南圣僧堂、水陆殿及禅堂、僧舍同合成的院落组成,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均南前院、中院和后院部分组成,两轴线的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寺西沟地里还保存有宋、元、明、清历代墓塔10余座。寺院的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空间的设计上层层推进,转折有序,别具特色,显示了宋代匠师对空间环境的理解和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