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打卡每周只开放一天的台湾会馆 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汉分居政策,将所有汉人迁往北京外城居住,之后逐渐形成了北京南城的士人文化以及会馆文化,各地官员和乡绅纷纷在北京南城建设会馆,方便本籍人士集会、交流,以及供本籍读书人进京赶考时落脚之用,在南城著名的会馆包括骡马市大街的湖广会馆这是明朝时建的、烂漫胡同的湖南会馆、后孙公园胡同的安徽会馆、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半截胡同的浏阳会馆等等,据统计北京南城的各地会馆有数百个之多。而在两广路北侧前门大街以东,与著名的鲜鱼口街平行的大江胡同里,还有一座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原址复建的台湾会馆,并且这座台湾会馆还允许入内参观,这座台湾会馆原名全台会馆,最早在后铁厂胡同,在今宣武门内大街东侧,也在两广路北侧,后因地段较为偏僻而售出,1896年时在当时的大蒋家胡同建立了这座台湾会馆,也就是如今的大江胡同内,这里确实离紫禁城更近一些,方便台湾籍的官员士绅聚会,也方便待考举子居住备考,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台湾共有32人考中进士,他们进京赶考就是由福建公车派送,在此地居住备考的。 北京连下了几天暴雨,很多游客的行程受到了影响,今天雨刚刚转小一些,前门大街和鲜鱼口美食街上又呈现出了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状态,但就在前门大街以东、鲜鱼口以南的阿里山广场却显得空空荡荡,印象里从十几年前这里刚刚建成之后,一直就是这种不太受关注的样子,附近的店铺也是不温不火,实在有些奇怪。台湾会馆就在阿里山广场的东边,雨后地上有很多积水,因为附近很空旷,没什么人过来,两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故意拼命踏水互相攻击,颇有童趣。其实就算前门大街的游客发现了这里还有一座会馆,要想入内参观也并不容易,因为这里每周只有周二开放一天,而且中午还要休息两小时,今天我是特意算好了时间过来的,先在附近的力力餐厅吃了饭,赶着一点半到门口,等着会馆北门打开,在门口用身份证登记之后,入内参观。其实会馆还有一个更有气派的东门,不过那里平时是不开放的,貌似只有重要人物到访的时候才会打开。 会馆里开放的区域是两进院落,一进院里是台湾会馆的历史、科举制度在台湾,二进院里是京台交流新篇章、在北京的台湾人。展览通过微缩景观、图文、实物等形式,介绍了台湾会馆建立、发展的历程,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开设科举之后台湾举子进京赴考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