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和皇后张氏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献陵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马道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献陵宝城前的这座小山,名为玉案山,它从陵园左侧延伸而来,是献陵的龙砂。献陵玉案山以及龙砂、虎砂和来山范围内的小格局,正是风水术士们的内明堂格局。经过这样的经营设计,不仅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维护了龙砂不可损伤的风水信条,而且使陵园山重水复、殿台参差,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使几何形体陵园建筑在山、水、林木的映衬下,更加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