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
关于地图
偏好
安丰古街
4.2
/5分
51
查看
安丰古镇偏安盐城东台一隅,坐落于市井中显得恬淡而精致,以致于很多盐城人也不知道它的存在。古镇的核心在于这条安丰古街,一条古石板路贯穿其中。古路两侧有飘香的美食、朴素的民居,亦可见传承的民俗诉说着百年的历史。性价比古街全开放不收费,有很多原住民,几处小景点和大宅单独售票,烧饼很香,百姓安逸,墙角的花朵静享岁月安好。打卡盐城新地标
安丰镇,隶属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位于宋代名相范仲淹建造的范公堤畔。是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的故乡。 据考,安丰初名东淘,地濒沧海,常遭海涛侵袭,致使地方不宁,民不聊生。至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西溪盐仓监范仲淹率民夫,修海堤,以挡海潮,方改名安丰。安寓安居乐业之意,丰寄丰衣足食之愿。并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播撒进安丰人民心中。 安丰文化:早在500多年前,我国东南一带崇尚家有王氏之书,人传安丰之学。王氏盐民出身的明代哲学家王艮、安丰王艮的故里,苏北通榆文化带上的千年古镇、安丰之学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以百姓日用之道为本的朴素唯物主义命题。时间关系,也未进这些名人故居、当地大宅子一探究尽。只走了这七里古长街。 安丰古街 :自太平商场向南至安时河边的北玉街、南石桥大街,全长500米,街面宽4.5米,自太平商场至抬盐巷为石板路,抬盐巷向南至安时河边为砖路,街两侧店为清式建筑。鲍氏大楼、吴氏家祠和袁承业故居在其间。工作日的午间走走,只遇到2群旅游团队,长长的街道空无一人。 有个民间八卦:话说盐城是产盐之地,富贾商人均在盐城经商,但置业都跑去了扬州,所以一直以来,盐城比较穷,扬州就比较富;东台在二座城之间,商人们常在此落脚休息,久而久之,扬州城里是商人们的大家,往往正室孩子居住,这里安个小家,外室居住,当然这只是八卦,不可当真。 不过,如果你开车从盐城回上海,不妨可以当此休息站,高速下来5公里,看看小镇吃顿便饭,也是很不错的。附近还有一个西溪古镇,打董永与七仙女文化概念,但论真历史积淀,还是这里有内容。
长街,青砖,黛瓦;石板,绿蔓,花窗。。。。。安静惬意的安安古街 安丰镇隶属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位于宋代名相范仲淹建造的范公堤畔,地处里下河与沿海交接处。安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优势,距东台市区17公里。是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的故乡。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因倭寇和海匪时常登岸人侵袭百姓唐太宗,意欲东征,委派大将军薛仁贵作战前准备。薛仁贵在东淘这片紧临大海的海滩上开挖了2平方多公里的水系八卦阵,训练军队,跨海平倭,留下遗迹。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东台设置海陵监,监管南北八大盐场,安丰始为小淘场,亦称小淘浦。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至天圣十年1033,西溪盐仓监范仲淹与江淮制置发运使张纶、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合力率领民众修成全长143里,世称范公堤的捍海堰,范公堤安丰段长约9.5公里,堤底部阔三丈,面阔一丈,高1丈五尺,壁身用砖砌成。不仅为盐民创造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播撒进安丰人民心中,从此东淘更名为安丰。后安丰专门建三贤祠以资纪念。 明代安丰成为闻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场盐场之一。明清以来,安丰镇区建成了南北七华里的古街,北起下灶星月桥,南至盐埧盈宁桥,遍布着九坝十三巷七十二庙堂的繁荣景象。四方商贾云集,店行坊馆星罗棋布,八百多家大小铺面,二千多人经营徽州的茶叶、油漆,江浙的绸布、江西的瓷器,中原的旱烟,远近各地的南北货。全场灶户19000多户,灶丁48000多人。盐业发达带来集镇繁荣、商业兴旺,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七里长街,路面皆砖石铺砌而成。街道两旁,屋宇鳞叠,商贾辐辏。街道东侧海河为水路盐运要道;街西串场河直达长江。街道两侧有东西贯能通巷道13条,两河之上架设16座桥梁,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远近商贾,云集于此,店、行、坊、馆遍设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