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引路史家胡同博物馆01提到老北京胡同,常想到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国子监街、琉璃厂、金鱼胡同、东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儿胡同,还有大栅栏里著名的八大胡同其实是八条胡同,以上是老北京十大胡同的一个版本,榜中虽没有史家胡同,但只有史家胡同有自己的博物馆,而且他还拥有一个霸气的形容一条史家胡同,半部民国史。走进博物馆先从胡同聊起,我们都知道胡同在蒙语中是水井的意思,更重要的胡同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单位。北魏起城市规划以坊为单位,魏晋时期的洛阳城设220坊,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划分成108坊,坊四周筑有高墙,小坊设两个门,大坊设四个门,但胡同是开放式的,元大都1267年就是忽必烈参照《周礼考工记》建设的中国第一个从平地创建胡同街巷开放式方格路网的帝都,比西方的方格路网城市布局曼哈顿街区1811年早了500多年。另外元大都的标准胡同东西长700米南北间隔70多米,曼哈顿街区东西长244米南北间隔61米。元大都兴建时,时间互通属于齐化门现朝阳门思诚坊,清朝北京内城为八旗驻地,史家胡同隶属镶白旗。回到博物馆为什么叫史家胡同呢?常见说法是胡同内有史可法的祠堂现史家胡同小学。但早在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中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而史可法是在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除非史家是一个百年不衰的大家族,才有可能以史可法先人的住家为地名,否则很可能源自另一家姓史的住户。这条胡同里发生过哪些大事?住过哪些名人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