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老君岩
4.7/5分38
查看
神话传说 - 老君镇妖:传说老君是个老顽童,常溜出天庭赏人间风光。一日在清源山观景时,被一火球扰乱心情,老君与之打斗,难分高下,后火精佯装求救,趁老君转头逃走。老君为保护百姓,舍身化成老君岩神像,镇守清源山脚下。 - 老子羽化成像:传说老子曾在清源山元元洞悟道,离开时清源山民送其青牛。后来老子西出函谷关,应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之后骑青牛羽化飞升。那头青牛驮着老子由楚入闽,来到清源山下,老子灵魂投入山下一块巨大灵石中,灵石形状愈发像老子,后来这里就被称为老君岩。
相传老君是个老顽童,常溜出天庭赏人间风光。一日他来到泉州清源山,正陶醉于美景时,被一阵刺耳尖叫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打扰。原来是一个大火球扑向惊慌失措的人们,老君怒火中烧,与火球打斗,难分高下后使出绝招将火球打回原形,火精元气大伤,佯装呼救趁老君分神时逃之夭夭。老君为防止火精再来骚扰百姓,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镇清源山脚下,百姓为感谢他,将此神像称为老君岩。
泉州老君岩造像凿刻于宋元时期,系利用一块露出地面的天然花岗岩石雕琢而成。石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坐北朝南,背屏青山,巍然端坐,一派安详自得的样子。再看细节,石像左手按膝,右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表情自然。整座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额纹、衣褶清晰,头、额、眼、髭、须雕刻夸张而不失其意,庄重中显活泼,简约中蕴匠心,极具神韵,更显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庄严境意。我国所保存的古代老君石刻造像,大多是头戴冕冠、身着冕服、庄严肃穆的帝王形象,或头上挽发、身穿道袍的道士形象,像老君岩造像这样慈祥欢乐、长寿老人的形象,极为罕见。老君岩造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造像藏目掩耳。据专家解释称这样的造型寓意深远,《道德经》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为了表现老君的脱俗超然,故赋予他这样的独特造型。明代理学家季本曾有诗句赞老君岩造像曰:刻划渺难察,奇巧疑天工。老君岩造像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造像,是我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的瑰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