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刘髯公旧居
5/5分4
查看
百年历史看天津,千年历史看北京夏天,12日暴走津京第一天 天津_3刘髯公旧居圣心堂旧址的斜对面就是,刘髯公旧居,不过现在似乎租给一个公司了,希望古迹不要破坏了哦。刘髯公故居坐落在河北区建国道66号。建于民国时期,整座故居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意式建筑风格。大院总面积2330.16平方米。刘髯公故居坐落在河北区建国道66号。建于民国时期,整座故居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意式建筑风格。大院总面积2330.16平方米,二层楼房共有24个房间。地下室和楼房结构一样,共有12个房间。还有一处后楼外出檐柱走廊,塔楼相连,华丽、气派。前楼是家眷的住所,后楼是《新天津报》报馆所在地。刘髯公故居曾经过了几次改造,但主体建筑的外貌基本没有遭到破坏,很多旧有材料被保存下来,至今还有些窗框和栏杆是当年的原件。刘髯公故居曾为近代天津知名报馆,该故居现由天津市木材公司使用。被列为天津市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刘髯公18951938 字仲儒,号髯公。直隶今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市 杨村七街人,回族。曾充当清新军士兵,法国驻华使馆文书,和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以平民化、敢说话为标榜。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三侠剑》等长篇评书小说,扩大报纸销路,行销远及东北、西北各地。此后还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文艺报》 三日刊、《新天津画报》 周刊、《新人月刊》等共六种报刊。并扩充报社,设立私家电台,办新闻函授学校。1937年天津沦陷前,《新天津报》宣传抗日,甚为激烈,沦陷后, 1937年8月3日在特三区被日寇逮捕,严刑拷打,后经天津各清真大寺阿訇联名具结保外就医,不久逝世。
刘髯公旧居。民族路上,几乎都被绿色植物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