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走进紫禁城的游客,几乎都要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第一道门名端门,第二道门就是午门,合起来正好是端午二字,于是有人会问这两道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午节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没有。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代表的方位是六点钟方向的正南,所以其实午门也就是南门的意思。午门有许多有趣的地方,首先我们看它的造型,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构成了一个方形的广场。午门的样子如果从天空中往下看,像一个展翅的凤凰,突出的两侧为凤凰的翅膀,中间是身体,所以又叫雁翅楼。午门还有一个名字五凤楼,因为午门上有五座建筑,中间的主楼和旁边四角攒尖的阙亭,五峰突起,像是凤凰展翅,故而俗称其为五凤楼。午门从正面看,似乎只有三个门洞,可从背面看却有五个,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在东西城台里侧,还开有左右两个掖门。因此从午门的背面,就能看到五个门洞,所有有明三暗五之说。而且,这些门洞在前面是长方形的,在背面看则是拱券门。其实门洞都是拱券型,但在外侧加了横梁封成了长方形,这既是为了好看,又为了大门闭合的严密。外方内圆,寓意天圆地方,午门外是人间,当你走进午门,就进入了天子的居所。五个门洞代表着等级尊卑,中间的为皇帝专用通道。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而每次科举考试,通过殿试选拔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在出宫时可以走一次,这是当年天下读书人最向往的一刻。老百姓对午门最熟悉的,可能要算推出午门斩首,但这是根本没有的事儿。午门是皇帝颁发诏书,颁布次年历书的地方。如有征战胜利大军凯旋,则会在午门举行。每年春节期间,还会在午门广场摆放鳌山组灯,供官民观赏庆祝佳节。午门是举行庆典的地方,所以怎么可能是斩首犯人的刑场呢?明代处决犯人的刑场在西市,清代则在著名的菜市口。午门在明代,这里曾行刑过廷杖,也就是打屁股打板子,但绝没有斩首的事情发生过,那都是说书先生们杜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