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大街东高邮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蕞大、保存蕞完好的古代驿站、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古代驿站的作用很多,包括宣传政令、飞报军情、接待使客、运送物资等。明代鼎盛时期,全国驿站合计1375所,但是保存到现在的只有河北怀来县的鸡鸣山驿和高邮的盂城驿。高邮作为唯一的以邮命名的城市是名副其实,一个县城内,古代驿站就有两座,除了城内的盂城驿,还有一座界首驿位于城北的界首镇,也设在运河边。盂城驿原先规模宏大,明朝时有正厅5间、后厅5间、送礼房5间、库房3间、厨房3间、廊房14间、马房20间,还包括前鼓楼三间、马神庙一座、照壁牌楼一座,在驿站的背面还有驿丞宅一所,共有房屋12间、驿卒舍6间,驿站旁边还有秦邮公馆,有门楼一座,内正堂3间、后厅寝室3间、南北厢房8间。驿站在朝西的运河堤上,还设有迎宾的皇华厅一座,东面还有马饮塘。而在鼎盛时期,盂城驿的厅房达100多间,有驿马130匹,驿船18条,马夫、水夫等驿卒合计2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两京通衢的水马大驿。盂城驿鼎盛时共有驿卒200多人,数量庞大,来源也很复杂,有的是受雇佣的常年在驿站服役的职业驿夫,有的是自备口粮轮流到驿站服役的贫苦农民,有的是到驿站服役的边防战士,还有一部分是被发配到边远地区驿站服刑的囚徒。他们常年累月在外奔走,过的是牛马般的生活。sha入北京的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就是陕西的一名底层驿卒,正是因为明末精简驿站导致他失业才揭竿而起。盂城驿作为沟通两京途中必经驿站,明代程春宇所著《士商类要》中,有一篇水驿捷要歌,将南京到北京中间的46座驿站编成歌谣,这样便于往来的驿卒们记忆,其中有句广陵邵伯达盂城,界首安平至淮阴,正是扬州和淮安两府境内的驿站。在盂城驿院子中,竖有马可波罗和蒲松龄雕像,原因是他们俩曾经和盂城驿有着密切关系。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生动地记载了元代驿站和递铺运作情况,而且提到他途经高邮住在驿站中和高邮物产丰富的情景,他游记中写到人到一站,便接过他的邮包,不做停留,一站一站依次传递,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