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黛螺顶
4.7/5分295
查看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黛螺顶始建寺,是在唐朝,唐朝具体那一年还待进一步考证。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这条路如天梯般陡立奇峭,渐次登临之间,鸟瞰四周景色,浩浩然若凭虚御风。且石阶曲折处又多置平台,还有围墙小亭,边登边歇,领略佛国风光。这条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虔诚的佛教徒一步一叩首的情景。北坡还有一条步行登山路,坡度比较平缓,但有点绕远,距离相对较长些。面向黛螺顶游览车售票处左侧,有一条马道,从马道上去,大约走一二百米有一处台阶,台阶上去为石头垒起的坡道,这样往上走可以省下一点时间大约30分钟就到。乘索道:上行50元,下行35元。运营时间:700-1700
看到你虔诚的信众,从开始就三个台阶一个五体投地叩拜,更有一个台阶一个叩拜的。我等没见过世面的老俗人甚是不明白。顶上有什么值得看的不必说了,就这1080个台阶上的叩头膜拜者就是最好的看点。
五台山祈福游览,必登黛螺顶;黛螺顶既是东台延伸的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又是建于其上的古刹名称;到了黛螺顶,三件事不能忘。小朝台。转遍五台山5座台顶、朝拜其间的5尊文殊菩萨像,称为大朝台,须充沛的体力和宽松的时间。黛螺顶主殿-五方文殊殿,供奉着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殿的五方文殊铜像,神态各异,庄严祥和;来殿朝拜,称为小朝台,颇受因故不能大朝台的信徒及游客的膜拜。大智路。黛螺顶山前有条1991年修建的石阶山路,取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共有宽2.2米的1080级青石台阶,名曰大智路。花上40-60分钟,全程大智路,可销尽烦恼,一生平顺。不老松。乾隆皇帝游黛螺顶时题诗曰阶下千年不老松,指的是大雄宝殿前的一松一柏。松柏围粗近4米,高大直立,如戟指蓝天。知晓北松南柏,可就是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