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普佑寺
4.5/5分22
查看
清乾隆年间,避暑山庄周边建起了许多寺庙。为提高众多喇嘛和蒙古各部喇嘛的文化素质,清廷于1760年在普宁寺东侧建立了札仓寺院附属的经学院,开讲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和医药学。之后,经学院改建为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普宁寺住持代管。1964年的一场雷击火灾,正殿等大部分建筑付之一炬,只留下了山门及4座配殿。走出巍峨庄严的普宁寺,步入有着大相径庭感觉的普佑寺,屹立不倒的老旧建筑,顽强地昭示着昔日的辉煌;宽大厚实的殿堂石座,动容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留下的,可都是寂寞呀。
普佑寺坐落在普宁寺之东,与普宁寺一墙之隔,坐北朝南。布局呈长方形。这座寺庙是普宁寺的一个附属寺院喇嘛经的经堂,藏语称扎仓,也是进行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外八庙中别具特色的庙宇。山门与普宁寺山门平行,面宽五楹,进深三间,两侧设腰门。普佑寺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绿剪边瓦顶,正中门楣上嵌有乾隆御题普佑寺石匾。普佑是广荫大千之意。普佑寺现在暂停对外开放,未能进入拜谒。
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 ―― 乾隆 清统治者以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来实现密切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巩固国家统一为目的战略思想。外八庙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故这里有小布达拉宫的美称。普陀宗乘quot;是藏语布达拉宫,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不过,但是让人惋惜的是当年日本人入侵到承德的时候,生了歹意,用刺刀刮去金顶的鎏金,现在的金顶是修复时重新铺上的。勿忘国耻,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