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报国之志,养浩然正义 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名留青史的民族英雄,宋末三杰之一,只要一提到千古流传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的名字文天祥。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中贡士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二十一岁时中状元,又改字宋瑞,之后以文山为号。二十一岁的状元,在中国科举史上也算是凤毛麟角了,文天祥做官时政绩也是颇佳的,但因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遭遇了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就自请致仕了。元朝建立后,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组军勤王,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少保、封信国公,曾苦战东南、义使元营,苦苦维持局势,直至1278年在五坡岭战败被俘。元将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劝降宋军,文天祥却写下了鼎鼎大名的《过零丁洋》,张弘范看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都不禁敬服,不再逼迫,后将文天祥送至元大都。文天祥在北京就被关押在兵马司牢房,所以位置也就是现在府学胡同中的文天祥祠,文天祥在此被囚了将近四年,其间元庭多次派投降元朝的南宋官员云劝降,均未果;又派去了文天祥的女儿,文天祥也不愿因妻女而丧失气节;最后忽必烈亲见文天祥劝降,而文天祥却只求一死,忽必烈答应后又后悔,下诏阻止,但文天祥已然身死了。文天祥在被关押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也成为传诵后世的作品。明朝建立后,洪武九年,为纪念和祭祀这位民族英雄,在原关押文天祥的徒劳旧址上建起了文天祥祠,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由大门、过厅、享堂组成,院中还有一棵据传为文天祥亲手栽种的枣树。 今天是特意去参观文天祥祠,从西口进入府学胡同,经过府学胡同小学之后路北侧就是文天祥祠,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现场需要手工核销预约,然后花5块钱买门票入内。两进的小院不大,第一进正中央位置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天祥像和他的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可以说是文天祥对自己一生的评价,表达了无怨无悔的情怀。东墙上刻着《正气歌》全文,这是明代书法家文征名所书。过厅里是一个关于文天祥生平事迹的展览,另有折页小册子可以自取,展览内容仔细浏览下来有二十分钟足矣。二进院里有一棵指南树,据传是文天祥亲手栽种,树自然朝南,人们认为这表达了文天祥身处北方心向南宋故主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