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松山抗战遗址
4.9/5分13
查看
云南保山的龙陵县,有一个地方,叫松山。松山,是龙陵县第一高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号称东方的直布罗陀。著名的松山战役,就是在这里。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之一。日本公刊战史,称松山战役为二战亚洲战场上的玉碎战,也就是全军覆没。1942年5月,侵华日军进驻怒江后,把松山作为战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1943年,日军征集1600多人在松山修筑工事,昼夜施工。1944年2月,工事完成后,为了保密,日军以打防疫针为名,将所有民夫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大垭口发现千人坑。1945年6月,松山战役打响。三个月95天时间里,发动十场战役,以我们胜利而告终,并拉开中国抗日大反攻的序幕。图1,是松山主峰纪念碑。图2,是远征军第八军103师600多阵亡将士纪念碑。图3,曲径通幽。图4,头顶一片蓝天。图5, 图6,日军掩体。当时日军就是躲在这样的掩体中,外面做上伪装,地面和空中很难发现。在炮火轰炸之后,日军就像老鼠一样从掩体中钻出来,疯狂反扑。图7,马槽洼头主战场遗迹。1944年8月20日,远征军攻占松山主峰后,日军不甘心失败,组织敢死队疯狂反扑。远征军拼死抵抗,与敌展开近战肉搏,并最终守住阵地。过后清理现场,敌我双方缠打撕咬,死在一起的士兵战壕里就有62对。阵地上肢离体解,肠肺狼藉。人手脚、耳朵、眼睛和肠子随处可见,场面十分骇人。后人将此山,称为肉搏山。有680多名远征军在此失去生命,真正的每寸土地都浸满鲜血。图8,神秘远征军信件。这是松山战役之后,在一位战死的远征军身上发现的。至今未能破译到底是什么意思。图9,远征军雕塑群,和松山战役纪念碑。这个方阵是2013年仍在世的28位远征军老兵的雕塑,每位雕像下面,都有生平简介。勿忘国耻,浩气长存!
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们付出了万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歼灭日军,松山锁钥一开,开启了滇西反攻的胜利荆棘路。松山战役战场旧址面积很大,包括附近的几个山头,而核心区则是海拔2000米的松山。游客服务中心右侧背后的台地上,是艺术家刻画的中国远征军群雕,富有代表性的群体组成了一个个雕塑方阵,少年兵、战马、盟军,还有当年制作雕塑时仍然健在的老兵。松山战役旧址的路线是围绕子高地的环线,走一圈两点几公里,但当年远征军的勇士们为了拿下这块战略要地花了3个月和数千名烈士的生命。在面向怒江的观景台,可以俯瞰高差一千多米的怒江大峡谷,以及怒江东岸的群山峰峦。沿着栈道,能看到当年交战双方留下的战壕和交通壕,一如当年。子高地是海拔最高的点,远征军到最后也没有攻占它,而是通过在日军工事下方埋设高爆炸药炸毁了它们,如今仍能看到两个巨大的深坑。返回入口的小路右方的山包是肉搏山,在远征军攻占松山主峰后,日军仍不甘心失败,组织敢死队疯狂反扑,我远征军将士拼死抵抗,战后清理战场,发现死在一起的士兵有62对,战场上尸骸遍地,场面骇人,因此得名肉搏山。松山战场的大门口有游客服务中心,周围的村民承包的店铺做生意,各个铺面内容同质,能吃到简单的饵丝、米线,买到山货。龙陵前往松山战场的道路质量不错,不过弯道很多。松山前往惠通桥的道路是滇缅公路的一段,目前也恢复成滇缅公路的石头路面,景色非常美丽,从松山顶到怒江边的惠通桥,海拔高程下降1200米,单程需一个半小时。
"松山战役遗址"位于云南龙陵县,松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扼滇缅公路要冲,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相互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反攻腾冲、龙陵也会得而复失。可以说攻克松山是滇西战役中关健性战役,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中国远征军历时95天,十战松山,共歼灭敌人1250人,以伤亡近7800人的巨大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的疆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