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承恩寺
4.3/5分23
查看
北京罕见带有碉楼的寺院,一票难求北京的大小寺院挺多,我却不知道这里,需要提前预约票,0点放票,工作日只有下午开放,两场,每场20人,秒没。周末是全天,也都需要预约,提前很多天到底有什么这么抢手。 这个在不起眼的路旁铁栅栏门内的承恩寺,明代以来即有三不之谜 ,不开庙门、不受香火、不设道场,又被称作北京最神秘的寺庙。承恩寺是明代的古建,四进院落,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落成于正德八年1513年。但是当地流传着早在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就已有寺庙,所以还有 千年古刹之说。 承恩寺有五绝:壁画、碉楼、钟鼓楼、人字柏、上马石。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殿堂均绘有精美彩画。寺庙院内四周有石砌碉楼四座,楼高三层,碉楼下有地道连通各处。这是寺院里罕见的设施,寺院也有了防御功能。内院东南、西南院角是钟、鼓楼,与其它寺院独立建筑的钟鼓楼有别。法堂北是一块6000平方米面积平地,不栽花,不种树。天王殿存六铺壁画,东西墙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北墙绘两幅放生图。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现在这里的房间内展示着燕京八绝的珍贵文物,成为了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文人荟萃,工匠云集。明朝时期,为满足庞大统治集团的生活需要,陆续设置了管理宫内事务和为宫廷服务的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十二监中的御用监专职造办宫廷生活用器。 根据文献记载,清代康熙初年为满足皇室生活及礼仪需要,成立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从全国各地挑选最好的工匠进入宫廷,为皇家服务。造办处下设众多工艺作坊,为皇室制作大批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精品。故宫中现存家具、金器、玉器、木器、漆器、铜器、珐琅、玻璃器皿等,有相当数量出自造办处工匠之手,造办处下设42作,鼎盛时期有各种能工巧匠200余人。清王朝解体后,造办处的工匠流落民间,逐渐形成了以雕漆、玉雕、牙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京绣、宫毯为代表的八大绝技,统称为燕京八绝。它们都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承恩寺为国保建筑,每次路过,它都没开门,据说要开的可能再过半年。它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我感觉这座神秘寺院可能是明王朝某个特务机构的驻地。
终于进入高冷神秘的承恩寺 承恩寺是一座非常高冷、神秘的寺院,它始建于明正德五年,相传在唐代武德年间此地就已经建有寺院了,明代太监温祥在原址上重建,明武宗朱厚照钦赐敕赐承恩寺匾额,宗永为僧录司左觉义兼住持,之后承恩寺曾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和清道光二十三年进行过重修。 说承恩寺高冷神秘是因为其建寺以来就有三不的说法:不开庙门、不受香火、不做道场,这就跟绝大多数寺院的宗旨截然不同,甚是高冷。另外承恩寺还有三高的特点:第一是承恩寺的工程级别高,是由司礼监太监温祥亲自督办的皇家重点工程;二是承恩寺的住持级别高,由僧录司左觉义兼任本院住持;三是承恩寺的地位高,承恩寺建成后,朱厚照就下过圣旨,告诫当地政府、驻军和周边百姓人等不得干预承恩寺内外大小一切事物,也就是说承恩寺建成之日就不对外开放,因此承恩寺内部有什么、在发生什么,当然也就令人倍感神秘。承恩寺还有五绝:天王殿内传承五百多年的六幅明代壁画、寺院四角的碉楼、建在屋顶上的钟鼓楼、极罕见的人字柏、寻常寺院没有的上马石和下马石。这些明显异于其它寺院建筑的高规格事物,更凸显出承恩寺的与众不同与神秘莫测,以至于有传说承恩寺其实是明代锦衣卫的秘密据点,仔细想想也并非空穴来风。 到今天承恩寺仍然神秘,虽然虽着模式口驼铃古道文创景区的开发和推广,这里的名气和热度越来越高,但是因为燕京八绝博物馆设在寺中,且每天仅开放90张散客票,是众口一词的难约,所以能够进入承恩寺的游客也非常稀少,游览驼铃古道的游客只能隔着栅栏远观一下总是紧闭着的寺院山门,可不就更觉得承恩寺非常神秘了吗。今天还是借着生日免费参观博物馆的机会,终于进了承恩寺,参观一下这座四进院落的明代古寺。先看看山门旁前的上下巴石,然后从山门旁的小门进寺,看看建在屋顶上的钟鼓楼,再看看高大的碉楼,其中东南角的碉楼里长出了一棵国槐,二百年的槐树冲破了五百年的碉楼,真是一处奇观,据说寺院四角的四座碉楼下面有地道相连,且可直达西山,真是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天王殿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是关闭的,所以也得没机会看到其中的明代壁画,非常可惜,不过之前在附近的法海寺欣赏过了精美绝伦的明代宫廷壁画,也算聊以慰藉。因为承恩寺在九十年代之前曾作为中学的校舍,所以各个殿宇中跟宗教有关的内容几乎都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