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
关于地图
偏好
神乐署
4.4
/5分
30
查看
神乐署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称作神乐观,顾名思义是一所专司祭祀音乐的道观,神乐观出现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明朝初年的两位重要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非常虔诚地信奉道教神明真武大帝,认为真武大帝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保佑了他们,因此在一些重要的祭祀中使用道教音乐,明成祖甚至御制《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作为祭祀音乐的国家标准,而后者也被收录在道教经典集成《道藏》中。明神乐观的主要负责人为提点,其副手称为左右知观,此外还有协律郎、司乐等职务。
神乐署建筑总平面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为两重殿宇的三进院落,神乐署大门朝东,前殿五开间,明称太和殿,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凝禧殿,用于排演祭祀大典;后殿七开间,原名玄武殿明末改称显佑殿,用于供奉玄武大帝以及诸乐神;殿后还有袍服库、典礼署、奉祀堂等建筑,东跨院由通赞房、恪恭堂、正伦堂、候公堂、穆佾所等建筑,西跨院有掌乐堂、协律堂、教师房、伶伦堂。
明朝的神乐观不仅仅是一处皇家祭祀机构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一方面是每年随同皇帝赴天坛祭祀的各级官员会在神乐署赁房居住,另一方面是神乐观中的道士种植花草、配制草药的技术在市民中口碑极好,人们纷纷到这里欣赏花木购买草药,当时神乐署中仅药铺就有保合堂、保龄堂、育生堂、广德堂、天德堂、瑞德堂等数家,久而久之神乐署便成为北京的一大庙会一直繁盛到清朝初叶。据清人《帝京岁时纪胜》的记载帝京午节入坛内神乐观前摸壁赌墅陈疏肴酌余酒喧呼于夕阳之下竟日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