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报国寺
4.6/5分70
查看
历史底蕴深厚:报国寺始建于辽代,历经明、清两代重修,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寺内现存中、西两路建筑群,中路四进院落、西路六进院落,单体建筑总计34栋,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庄严。文化收藏品市场:报国寺曾是北京最大的旧书市场,如今依然是文化收藏品市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旧书籍、书画、钱币、邮票等收藏品。对于喜欢文化收藏的朋友来说,这里绝对是个淘宝的好地方!️环境清幽:报国寺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环境清幽雅致。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来这里散步或冥想,都能让你感受到一份宁静与放松。顾亭林祠:报国寺西侧还建有顾亭林祠,这是为纪念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而建的。祠内设有佛堂、享堂、碑亭和游廊等,是缅怀祭祀名人的场所。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来说,这里绝对值得一游。️‍️交通便利:报国寺交通便利,乘坐地铁7号线到广安门内站B东北口下车即可到达。对于想要轻松游玩的朋友来说,这里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始建于辽代,千年风雨多次修缮,如今转型为古玩收藏市场,大潮退却,反而回归了寺院的幽静,不妨走走感受一下!
疫情过后重游报国寺 提到报国寺,很早以前形成的印象就是跟古玩字画文玩市场有关,因为一直以来这里确实就是北京相当有名的一处收藏品市场,虽然规模远远不及潘家园市场,但名气同样响亮,在北京南城算是最吸引人的一处文化市场了。 其实报国寺单从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的角度来说,也同样很不简单,报国寺又称双松寺,始建于辽代,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遵太后之命在原基址上敕建新庙改称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后改称大报国慈仁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复,抗战中被日寇强占用于军需库,日寇投降后作为粮库,建国后曾作为粮库、金属熔炼厂、报社等用途,1989年报国寺修复工程启动,1997年修复完毕辟为报国寺文化市场,2015年启动升级改造,2020年关闭市场恢复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另外这报国寺还跟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清初三先生之一的顾炎武有关,就是喊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一位,顾炎武一生不事二主,却成为了清代汉学宗师,他曾在报国寺居住过一段时间,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著作,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翰林院编修何绍基、张穆等人在报国寺西小院修建顾亭林祠,从此文人频频在此会祭,并数次重修顾祠,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文人的风骨。另外二进院东侧还有一座现代石碑,是1998年立的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纪念碑,近代有进步思想的文人就是集中在北京外城也就是南城一带开展救国运动,报国寺也是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报国寺千年的历史,可以说见证了中国古代曾经的兴盛、近代遭受的屈辱、中国人民的抗争、以及建国后的逐步复兴,令人唏嘘、嗟叹、又充满期望。 上次来报国寺还是在2021年年底,当时还在疫情当中呢,报国寺虽然还开放参观,但里面空荡荡的,几乎没有游客,古玩商铺也都歇了业;如今疫情已过,报国寺又重新热闹起来,到处都显现出一派升级勃勃的模样。山门依然是关闭着,车辆和游客都从山门东侧的侧门进入,四进的大寺院,一进院里有高大的乾隆御碑,上面的碑文已经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但气势还在,这么高大的碑在各个大寺里也并不多见。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里各有大殿,都相当壮观,只是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的用途,东西两侧各有古玩、玉器、收藏品、文创店铺、文化气息的茶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