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镇国寺
4.7/5分534
查看
讲一下交通吧,图中1是108的站台,可以去双林寺和平遥古城站高铁站,图中2就是传说中的9路车始发站站台,但现在都是写209路,从火车站至郝村,一般在前挡风玻璃上会写9路,这个车现在都是公交车了,不是小巴了。图2位置有个站台,上面写有1路 6路,但没有209路,但是那里就是209,或者说9路的始发地,黑色路线是行走方向。如果在北门可以在蓝色定位点等,那里有108路的站台,但是209是没有写,可以在站台那里等,看见209路就招手。同理下车也是如此。209终点就是镇国寺。去了平遥一定要去镇国寺,性价比不是一般高,门票25元。
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至今已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12。镇国寺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镇国寺的创建与北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北汉作为当时的割据政权,为了寻求庇护,大力提倡崇信佛教,镇国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寺庙历经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但仍保留了五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和部分原构。国寺不仅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老寺院,更是一座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艺术宝库,值得每一位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前来探访。
平遥以一城双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即平遥古城,双寺则为城外的双林寺和镇国寺。 镇国寺坐落于平遥古城郝洞村,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该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原名京城寺,经历了多次修缮,明嘉靖十九年更名为镇国寺。 该殿为两进院落,前院为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土地殿、财福神殿、二郎殿、三灵侯殿,正中为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本寺无单独山门,天王殿为本寺山门,创建于元代,几经修葺,仍保留了元代建筑风格。殿内塑四大天王像: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四天王手持不同法器,寓意风调雨顺。 万佛殿为镇国寺最精华部分,五代十国战火连绵,存世时间很短,侥幸保存下11尊彩塑,采用唐代常见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二天王的基本佛坛布置,前沿两隅还有二金刚对峙。主佛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佛座之作拈花手印,右肩袒露,衣褶刻画遒劲有力。佛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身披袈裟,恭身侍立,少年生机与长者风范溢于言表。文殊、普贤二菩萨以半结跏趺坐形式,置于主佛两侧的莲台座上,高髻秀颐,形体健美。佛坛两侧前沿设护法金刚2尊,手持降魔杵,一腿直立,一腿微曲,骨骼雄健,勇武有力,服饰古雅,神情泰然。成为中国五代寺观彩塑的孤例,称之为稀世珍品。大殿重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九百六十三年,在历代修葺中,五代时期建筑万佛殿的殿宇原状从未改变,是目前全国稀有的五代建筑。殿中的壁画占据了东、西、南、北四壁,绘制了千佛图,文殊与普贤菩萨单幅壁画,形成万佛朝拜。万佛殿建筑与殿内彩塑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和美术发展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后院三佛殿创建于明代,为保证主殿的高度,采用上下两层,下层窑洞抬高二层,一楼供奉的是一尊弥勒佛,二楼的三尊三身佛主像,分别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应身佛释迦牟尼本身明代彩塑。墙壁上还有清代壁画,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描述描述了释迦牟尼示现的从降生、出家、悟道直至入灭涅槃的非凡成佛的故事,明代作品,保存完整,画面中人物众多中国化社会化。 镇国寺原五代北汉皇家寺院存留有敦煌以外中国仅存的北汉古建和彩塑,实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