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列表关于地图
偏好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4.9/5分142
查看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评价: 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天安门东侧,前身为明清两代皇家太庙,始建于1420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祭祖建筑群之一。1950年,太庙被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宫名,成为新中国首个为普通劳动者服务的文化阵地。这里不仅承载着600余年的皇家祭祀历史,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将人民至上理念融入文化建设的重要转折,是一座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红色精神的城市地标。 建筑艺术与文化遗产 文化宫建筑群以左祖右社的传统礼制布局,沿中轴线依次分布琉璃门、戟门、享殿、寝殿和祧庙,整体采用黄琉璃瓦顶与汉白玉台基,尽显皇家威严。享殿内68根金丝楠木巨柱高达13.32米,殿顶金漆彩画与金砖铺地堪称古代建筑工艺巅峰。1999年铸造的中华和钟重达17吨,108枚编钟象征56个民族与16个历史时期,中央镈钟镌刻江泽民题铭中华和钟,万年永保,被誉为编钟之王,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职工文化服务与社会功能 作为全国首批标准化工人文化宫,其定位始终以服务职工为核心。年均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书画展、交响音乐会等活动超百场,推出非凡匠心云课堂、太庙国学讲坛等线上项目,覆盖职工1.5亿人次。通过送文化辅导到身边文化服务走基层等品牌活动,为劳动者提供艺术培训、技能提升与精神滋养。同时,文化宫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活动,如国庆70周年、冬奥会服务保障,成为展示劳动者风采的窗口。 公共空间与旅游价值 文化宫占地19.7万平方米,古柏葱郁、环境清幽,兼具历史园林的雅致与现代公园的亲民。门票仅2元,性价比极高,吸引市民与游客在此休闲、拍照、感受文化。建筑红墙黄瓦与故宫相映成趣,却因游客较少更显宁静。近年增设的劳动主题花坛、新春灯会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使其成为兼具教育意义与旅游价值的城市客厅。 总结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是明清皇家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家园。它以600年历史积淀为基底,通过持续创新的文化服务,将人民的文化宫理念落到实处。无论是欣赏金丝楠木殿宇的雄浑,聆听中华和钟的清音,还是参与职工艺术活动,这里都能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传统与创新的共鸣。它不仅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见证。
环境景色超棒,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特别享殿内六十八根大柱皆是整根金丝楠木,最高的达13.32米,直径最大的达1.2米,殿顶用片金沥粉彩画装饰,地面墁铺金砖。超级震撼!!!
天安门向北,正中是故宫,西侧是中山公园,东侧就是劳动人民文化宫了。劳动人民文化宫也就是明清两代的太庙,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超过六百年历史,是故宫同时期的古建了。相比故宫,太庙这里的结构就要简单多了,戟门进去就是三进的大殿,享殿、寝殿、祧庙这三大殿,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些配殿。目前只有享殿是开放参观的,门票十元,内部虽然空旷些,但大殿里那种威严的气势还是十分令人震撼,尤其六十根巨大的金丝楠木柱,也可以说是稀世珍宝了。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很多古柏,都有三五百年的树龄,其中还有据说是朱棣亲手所栽的,现在已有十几米高了。与人潮汹涌的故宫相比,太庙这边游客非常稀少,环境清幽,所以十分适合拍照,在这里拍宫廷照效果也不比故宫差。另外在戟门那边还有一群流浪猫,工作人员还在红墙下给它们修了一处豪宅,在故宫里有别墅,这可是世所罕有的待遇呢。参观清末的古迹,总能感受到曾经的屈辱,因为绝大多数都曾经遭受过侵略者的洗劫,宫殿更是如此,比如戟门处为显示皇家威严而排列的120支金戟,就被八国联军盗走,宫殿里的珍宝更是损失不计其数,所以说国家一定不能落后,否则必定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