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纪晓岚故居:穿越时光的文化之旅 在京城繁华的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有一座历经岁月沉淀的清式砖木四合院,它就是纪晓岚故居。踏入其中,仿佛推开了历史的大门,瞬间被卷入那个文风昌盛、才子辈出的时代。 纪晓岚故居始建于雍正年间,原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的府邸,后归纪晓岚所有。他在此居住长达60余年,见证了他人生的起伏与辉煌,也成为孕育两部传世佳作《四库全书》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摇篮。 走进故居,东南角的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古朴典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前院的藤萝是故居的一大亮点,相传为纪晓岚亲手所植,虽历经两百余年,依旧枝蔓盘绕,夏日里绿叶遮天,每至花期,串串紫色花朵垂挂,如梦如幻,老舍先生也曾为其赋诗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足见其魅力。藤萝下,似乎还能看见纪晓岚踱步思考、构思文章的身影。 前院的明三陪六大厅宽敞明亮,典雅华贵。厅内横梁上的木棂花窗雕刻精美,透着古韵。这里曾是纪晓岚会友、议事之处,如今陈列的纪晓岚相关资料,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缓缓展开:从年少时展露的过人才华,21岁中举人,31岁考中进士;到官场的起起落落,因贪腐案被贬斥至乌鲁木齐,又凭借学识被召回编纂《四库全书》;再到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无不令人钦佩。 后院的阅微草堂是故居的核心所在。它平面呈倒凸字形,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庄重而质朴。堂内正中高悬启功先生题写的阅微草堂旧址横匾,纪晓岚的雕塑端坐其中,神态安详。西侧书房还原了他奋笔疾书的场景,《阅微草堂笔记》里那些奇幻诡谲、寓意深刻的故事,便是在这里诞生;东侧卧室的古色古香的硬木家具,让人遥想当年他的生活起居。院子里仅存的那株海棠树,枝干粗壮,花发似锦,背后还藏着一段纪晓岚与婢女文鸾的凄美爱情故事,为故居增添了一抹浪漫而又哀伤的色彩。 除了纪晓岚的生活痕迹,故居还有着特殊的革命历史意义。20世纪20年代,这里是刘公馆,成为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在黑暗中传递着希望的火种;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等在此成立北京国剧学会,后又成为富连成京剧科班社址,传承着京剧艺术的魅力 。 如今,纪晓岚故居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纪晓岚的才情与智慧;也能触摸到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坚守;还能领略传统京剧艺术的韵味。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文学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