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是北京最高和形体最大的古建筑之一,是留存至今最重要的古代标志性建筑,也是研究明、清两代建筑形制、建筑构造、建筑艺术和冶炼、铸造、施工等多方面的珍贵资料。北京鼓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四周砌有矮砖墙,门前有石狮一对,楼通高46.7米,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鼓楼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东邻草厂胡同,西靠旧鼓楼大街,南临地安门外大街,北依钟楼。北京鼓楼为古代京城的报时台,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原名齐政楼,后毁于火。齐政,取齐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星之意。当时建楼于元大都中心。我们现在看到的鼓楼是清乾隆时重建,嘉靖年间重修,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的。北京鼓楼由台及楼两部分组成,楼基称台,台高4米,台的南北侧各有券门三座,左、右侧各有券门一座,台内为十字形券洞,系无梁式砖石结构。北京鼓楼形制为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屋面,三重檐结构。台东西长56米,南北宽33米。其东北隅有一北向小门,内有69级石梯,由此可达楼上。楼为木结构,分二层。鼓楼二层大厅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仅存一面残破的主鼓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划痕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刺刀所划。现有25面更鼓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鼓楼南侧的大街明朝称鼓楼下大街,清朝称鼓楼大街,现在是地安门外大街。这条大街两侧分布着密集的胡同网络,如网红景点南锣鼓巷就在地安门外大街东侧。这条大街挺热闹,有地安门百货商场,有众多餐馆和小商铺,护国寺小吃分店、清真餐馆望德楼均在这里。现在鼓励一代恢复历史原貌,开发旅游,著名的胡同游就是在这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