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古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南朝隐士、著名经学家明僧绍隐居摄山即栖霞山,舍宅为寺,法度禅师以栖霞精舍为基础,正式创立栖霞寺;南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三论宗祖庭;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朝高祖时期时称功德寺,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高宗时期御制明徵君碑,因敕改功德寺为隐君栖霞寺;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赐额称栖霞寺;清朝乾隆年间五次南巡,均驻跸栖霞寺。 栖霞寺前左侧有明征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 现存舍利塔系五代南唐937~975年重建。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舍利塔的整体结构紧凑,雕饰华美,是研究南唐建筑的重要实,中国佛塔艺术的精品之作,是南方非常少见的密檐式塔。 栖霞山上遍植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等红叶树种,是中国四大赏枫圣地之一,被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栖霞寺周围的栖霞山在秋天时节,被五彩斑斓的秋叶覆盖,红、黄、橙等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迷人的秋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