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25年1月29日
成都杜甫草堂-追忆诗圣足迹成都,这座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出无数瑰宝,杜甫草堂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诉说着诗圣杜甫的故事,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探寻。🤔草堂概况杜甫草堂占地广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传统园林之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既是对杜甫的缅怀与纪念,更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漫步其中,仿佛能看到杜甫在此吟诗赋词、忧国忧民的身影。相传公元 759 年的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带口,从陇右入蜀。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那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一座茅屋拔地而起,成都草堂就此落成。在这里,杜甫的诗歌创作大多洋溢着田园的气息,《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诗篇犹如一幅幅清新的田园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作品,则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成为不朽之作。当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环流而过,这便是杜甫诗中屡屡提及的浣花溪。🤔关于浣花溪这诗意名字的由来,还有着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相传,唐朝时有一位姓任的姑娘居住在溪边,她不仅容貌美丽,更有一颗善良的心。一日,她在溪边洗衣时,遇到一位浑身疮痍的和尚,旁人皆避之不及,唯有她毫不避让。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袈裟请她浣洗,任姑娘欣然应允。神奇的是,袈裟一入水,满溪瞬间绽放出朵朵莲花,再看那和尚,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惊叹不已,从此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其畔风光旖旎。杜甫的《绝句》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美景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门匾额草堂二字,乃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笔力苍劲,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