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21年8月17日
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修建于明代早期,历史悠久,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是宣府军事冲要之地的标志。古姿犹存、风韵依然的镇朔楼,向世人展示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汉民族的古老文化。镇朔楼上现存两块木制大匾。一块是悬挂在楼南侧的镇朔楼大匾,长6米,高2米,是1987年按照原样复制的;另一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 1745年巡视塞北木兰围场,途经宣化时亲笔手书的神京屏翰大匾,高2.4米,长6.6米,悬于楼北侧。寓意宣化是北京之屏障。清乾隆五年1740年和同治四年1865年曾两次修缮。清乾隆五年修后,南匾存旧,北匾改为筹边览胜。1986年,国家文物局投资再次落架大修。对瓦顶、梁架、装修、地面、墩台、券洞进行全面修复,并且重新油饰彩绘。重修后,镇朔楼以古朴庄重的姿态再现世人。同时还复制了长2.2米、直径1.5米的大鼓一面,置于楼上。镇朔楼不仅成为古城宣化历史的见证,而且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