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18年6月15日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这其中的炮台便是消失的天津坐标三岔口黑炮台。 1900年7月14日旧历六月十八,八国联军攻陷了天津。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曾发挥过很大作用,联军说它是我们所有伤亡的根源的黑炮台,战后被联军彻底销毁。这最后一座立下赫赫战功的炮台,因为战争的失败,最终在1901年9月25日消失了。但这是黑炮台的光荣。因为它让敌人感到害怕这也是黑炮台存在一百多年的真正骄傲。 天津卫还有一句老话: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三岔河口素有天津摇篮美誉,是历代天津的政治中心,也是近现代工商业、教育文化发祥地,三岔河口在天津运河故事中是浓墨重彩的篇章。 《宋史》记有公元1081年黄河至清州独流寨三岔口入海,大概是目前关于三岔河口最早的文献记载。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天津最早的居民聚居地、水旱码头、漕运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元代张翥曾写下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诗句来描写此地的繁华。 根据《天津卫志》记载:三岔河在津城东北,潞、卫二水会流。潞水清,卫水浊,汇流东注于海。以前的三岔河口位于天津城东东北隅,今狮子林桥附近,为海河、南运河潞、北运河卫的三河交汇处。 如今,市民可以在金钢桥海河堤岸看到一块百米浮雕墙,上面雕刻着由清代画家江萱 所绘的《潞河督运图》浮雕,以及当代史学专家南炳文撰写、书法家李德海书写的《三岔河口记》碑文,其描绘了三岔河口历史变迁。 令人遗憾的是,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58处大运河遗迹中,天津一处都没有。在从古代到近现代的转折过程中,天津变动太大,如北仓廒、水次仓、北大关、水西庄、三岔河口的海河楼、崇禧观、望海寺建筑群等,虽然均代表着天津运河文化,但现今都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