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25年2月03日
颐和园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后毁于英法联军,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成重建,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佛香阁不是单体建筑,属颐和园万寿山上的排云殿建筑群,在清漪园时是大报恩延寿寺的一处佛殿,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高36米,南对昆明湖,北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高五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所造,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据说,乾隆皇帝建造佛香阁的时候,最初准备建塔而不是阁,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庆祝六十大寿而建。当年乾隆下令改瓮山湖为昆明湖,在湖北岸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兴建一座九级的延寿塔,可是塔盖到第八层就被拆掉,改成阁。对于乾隆拆塔建阁,历来众说不一,其中就有个说法:乾隆皇帝想在海淀造大园子,大臣们说海淀瓮山下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动不得,乾隆听了,不以为然。当乾隆帝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惊吓至一身冷汗,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把快建好的延寿塔拆掉,改成能够镇住不冥鬼魂的佛香阁。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的须弥灵境建筑群,属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中间为寺庙群。须弥遗址,相当于寺庙的正殿大雄宝殿,被八国联军焚毁后没有重建,须弥灵境前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狮子和一个经幢,两个狮子是辽代的狮子,是颐和园里年代最为久远的石雕,有山羊胡,是披肩发,像契丹人的发型。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是整个建筑的中心,象征须弥山,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复建为现状,里面供奉的是三世佛和18罗汉,现在没开放。四周有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是乾隆帝奉母礼佛、祈福,仿西藏桑耶寺而建。还有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在阁的两侧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即构成佛教世界地、水、火、风四种成素,其属性为坚、湿、暖、动。在阁的上方有两座分别代表日、月的台殿,象徵着日月环绕佛身。按佛教说法,须弥周围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等十二块陆地,都是人类生存地,并为大海环绕,建筑群的布局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追求艺术上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