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19年8月04日
晏阳初旧居在定州中山东路定州中学的斜对面,一个典型的北方风格民居,不是门前有块碑,不是建筑油漆的鲜亮,无论如何都会让路人忽略视而不见的。来的时候闭门,只能打了个卡,透过玻璃门缝往里瞅了瞅。 在定州博物馆里看到,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旧居则是他贫民教育运动中在此的居所。 整个旧居坐南朝北, 是一个正房加东西厢房组合的四合院,看介绍,其旧居只是原来建筑群的五分之一,许多已不复存在。房间里空空荡荡的,释放不出什么信息。如果不了解晏阳初,只看几间空屋似乎味如嚼蜡,但历史的意义都在背后显现。 晏阳初是个上世纪初的留美博士,是一位爱国兼社会改革的实践者。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认为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民族复兴,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必须提高民众的素质和技能,他把眼光投放在了中国的最底层农村。成立了平民教育会后,需要一个实验基地,定县一个中国最普通的县,得到了他的垂青。他组团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以乡村为单位的平民教育实验,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希望工程。从此以后,定县也成为遍及全世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 愚穷弱私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四大痼疾,培养公共心、合作心、科学性、社会性是一个系统漫长耐心的过程。而平民教育不仅是识文断字,还有医疗卫生、科学种田等什么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是晏阳初的先见性和伟大处。这里先后有500多名知识分子纷至沓来,学者组团到农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他们的成就,可以用斯诺定州行的描述来解答。斯诺说,一个小伙子在田间用锄头费力的写着在中国扫除文盲,旁边一个年轻的女人这样写到为国家塑造新公民。这些人可都是朝不保夕衣衫蔽褛的农民,竟然都有了社会感和责任感,这无疑就是文化的胜利。 定县的教育运动终止于日寇侵华,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并没有终止,直至发散到了世界各地。他的定县旧居只是那场运动的历史承载物和纪念物。几间房子代表的背后,渗透的则是曾经的那些人,为民族崛起、国家兴盛的拳拳报国之心,今天看来无比温暖和依旧有着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