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22年7月27日
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后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