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23年9月15日
北京城区仅存的砖塔已有近八百年历史 北京有西城五塔,分别是北海白塔、妙应寺白塔、庆寿寺双塔、以及西四的万松老人塔。万松老人塔位于西四南大街西侧,正阳书局院内,是金元时期著名僧人万松老人的灵骨塔,也是北京城区内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今天先去塔北不远处参观了广济寺,然后顺路来参观万松老人塔,广济寺元代时曾称作报恩洪济寺,万松禅师正是这里的主持。 万松老人也就是万松行秀禅师1166―1246年,河南洛阳人,俗姓蔡,自称万松野老,世人尊称为万松老人。万松禅师15岁出家,受戒后云游天下,先后参学于潭柘寺、庆寿寺、万寿寺等名刹,据《五灯严统》本传讲行秀对诸子百家之学无不会通,对《华严经》下的工夫最多。万松禅师先后住持了邢台净土寺,燕京栖隐寺、万寿寺和报恩寺等禅寺,金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曾召见万松禅师,询问佛道,并赐予锦绮僧衣一件;金承安二年1197年,万松禅师住持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不久,又移至燕京报恩寺;元太宗二年,奉诏再领万寿寺;未几,退隐于从容庵;元定宗元年示寂,享年八十一岁,留下一首遗偈八十一年,只此一语,珍重诸人,切莫错举。万松禅师一生著作有《从容录》、《清益后录》、《万寿语录》、《祖灯录》等。元初中书令耶律楚材曾奉万松禅师为师,向其参学三年,接受了万松老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避免了对汉人的杀戮,并积极维护中原文化,终成一代名相。万松禅师圆寂后弟子们将他的灵骨舍利收纳起来建了两座塔供奉,一处在大师最初出家的邢台净土寺内,另一座便是这座万松老人塔。万松老人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 历史上塔院曾作为戏班、酒肆、诊所、商店,能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后来万松老人塔成为了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古迹的保护就有了彻底的改观。现在的塔院是正阳书局所在地,这是一家网红书店,主要经营文献类书籍,环境古朴,门板、窗棂、门墩儿、城砖、老门牌,不大的院落里尽是些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还有塔前的石榴树和屋里书架上的兔儿爷,到处都充满了文艺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