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用户
2025年2月02日
五岳五镇犹如天成的速写笔触,勾勒出古华夏的轮廓。五岳之庙,祭祀至今繁盛,但五镇之庙,仍能得见成规模的古建筑者,实寥寥无几。不过,医巫闾山下的北镇庙,却因历代清帝的封祀而辉煌一时,也留下了一座镇山文化的宝库。三闾大夫行吟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的诗句,幽州之镇医巫闾山成了天涯海角的代名词。北镇庙,国三,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能够在国保单位之中名列前茅,此庙非凡之处就在于是五镇山庙宇中硕果仅存的古建筑,且巨大的碑刻数量在东北是很罕见的。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明间匾额的北镇庙传为严嵩手笔。山门外的牌坊四周有四只石狮子,神态各异,颇值得玩味。穿过神马殿,可看到四座碑亭一字排开,错落有致图1。这四座碑亭内藏有四块清代御碑,是康雍乾三代清帝祭祀北镇山的见证。但碑亭曾损坏严重,内部石碑也在七十年代被拉到摔断,字迹略有涣散。碑亭正对着的御香殿前,竖立着众多碑刻,大多数为乾隆帝御笔,间有康熙年间碑刻,但主题相当统一,都是歌颂医巫闾山之神广宁王的诗文。清帝认为,建州女真能够入关,离不开北镇山的护持,清太祖曾在广宁城李如松麾下,对这座名山有着代代相传的敬仰,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光是康雍乾三代帝王青睐家乡的北镇山,连嘉庆、道光也在医巫闾山上留下了碑刻。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这座殿堂内的广宁王塑像为近年重塑,但殿四周的明朝三十二功臣壁画,虽然在八九十年代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但大体上保持了清代壁画的风貌。且以真实的功臣画像作为主题,在众多庙宇壁画当中是罕见的图13-16。这里还藏有一些元代碑刻。最后为寝殿,规模仅次于大殿,如今开辟为北镇市书画家作品的展览。北镇庙的东部可以见到一大片残垣断壁,这便是乾隆多次驻跸的北镇广宁行宫,他对于医巫闾山的喜爱可见一斑。芳草萋萋中,北镇与清史之间数百年的联系可供怀想,向西一望绵延的医巫闾山在阴云之下展现着苍蓝色的身躯,这座神秘的幽州镇山的传奇跨越了战国,跨越了辽、清,时至今日亦然受到东北人们的崇敬,不得不说是镇山文化中的一个传奇。